资讯《忘忧十二夜》:9个陌生人,共度12夜,讲一个团体疗愈的故事
首页资讯《忘忧十二夜》:9个陌生人,共度12夜,讲一个团体疗愈的故事

《忘忧十二夜》:9个陌生人,共度12夜,讲一个团体疗愈的故事

01 准备好了吗?


现在,你是一个人,正在蹲在一个蚂蚁洞前面,观察着这些蚂蚁进进出出。你看到有的蚂蚁在费力搬家,有的在悠闲的休息,有的须子间互相缠绕,好像在厮打,又好像在诉说.....此时的你,心里在想什么?

《人类简史》的作者尤瓦尔·赫拉利认为,从智人进化到人,故事起了重大作用,讲故事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之一,是高等智力的重要特征,从这个角度说,喜欢听故事则是人的本能。

最近我就看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故事书《忘忧十二夜》,在看这本书的时候,一个孩子观察蚂蚁洞的意象经常在脑海中浮现。在这个意象的画面中,我既是那个观察蚂蚁洞的小孩,同时也是蚂蚁本身。之所以会这样,是因为作为读者的我,本身就有两个身份,一是经常浸泡于各种团体小组的我,身份是一个团体治疗的参与者,另一个则是我本身的心理咨询师身份。这两重身份使得我在阅读时,有时感觉置身事外,洞若观火,有时又缠绕其中,忍不住停下来思考。真是一种矛盾而新奇的阅读体验。


这个故事中,一共有8个组员和1个团体的带领者,共9个人。8个组员带着各自的故事和议题来到了陌生的小组,并在这个小组中开始了12轮的团体治疗(12个夜晚),在这12轮团体治疗中,发生了很多故事,有激烈的碰撞,有困惑的探索,也有融合的喜悦。最后,在12轮团体之后,大家带着各自的收获与成长,和这个团体告别,完成了分离与成长。本书的作者李仑,是一名存在主义取向的团体咨询专家,在业界相当知名。他以这个故事为载体,将自己几十年的咨询经验汇总整合,给读者呈现了一场团体咨询的盛宴。

《忘忧十二夜》:9个陌生人,共度12夜,讲一个团体疗愈的故事


这本书很矛盾:它以故事的形式呈现,生动易读,但同时又兼具专业性,有一定的阅读门槛。不过,正是因为这种矛盾性,所以它匹配的读者群也显得更为广泛:没有心理治疗和心理学基础的读者,能从故事中看到自己或身边熟悉的人,而对于专业人士来说,通过深度思考作者在每一轮团体治疗后提出的问题,可以大幅提升自己的咨询水平。


这8个小组成员,代表了拥有不同类型内心冲突的典型人格,所以他们是象征性的人物代表。作者也因此起了一些有趣的名字命名他们,比如张孤单、权灵感、董英才、高热忱等等。或多或少,我们都能在这8个典型人格中看到自己的影子,在阅读的过程中,可能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:个人经历被唤醒,熟悉的情感体验也被重新激活。


整本书谈了很多深层次的话题,比如:

关于创伤——遗忘、原谅、接纳、怨恨,哪个才是最好的选项?

关于梦境——梦境如何体现了潜意识,投射了我们的心结?

关于人际——互动中有哪些面向与动力去影响一段关系?

关于亲密——是什么阻碍了长久、稳定、幸福的亲密关系?

关于角色——如何在各种关系中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?

关于自由——追求自由或逃避自由,都要付出代价?

关于孤独——孤独地解药,是回归内在还是发展关系?

关于意义——非要做出什么贡献或成绩,人生才有意义?


这些深刻的议题,就隐藏在这9个人12轮的对话、争论、冲突以及思考当中。

《忘忧十二夜》:9个陌生人,共度12夜,讲一个团体疗愈的故事


02:关系


在阅读过程中,我反复想到一个词:关系。这8个人进入团体后与其他人的关系,其实正是他们在日常关系中的轮回。


弗洛伊德认为,人生最重要的事,就是工作和爱。其实这句话,也是在谈“关系”,人本质上只有一种关系,就是早年与父母的关系,之后所有的关系,都是这种关系的翻版,所以人与工作之间、人与金钱之间,人与人之间,人与兴趣之间......能不能和谐相处,本质上都是“关系好不好”的议题。就像很多家长为孩子学习不好担心,其实更为准确的表达是:孩子与学习的关系不好。那为什么不好呢?常常是因为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,投射了很多与家长的关系。所以亲子关系不好的家庭,大概率孩子的学习也不会好。


每个人与外界的关系,尤其是人际关系互动的模式,都是从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带来的。如果有透视镜的话,可以这样理解:在一个人的身后,其实还占了一串人,包括ta的父母、亲戚,甚至整个家族。


在小说中,集体潜意识的代际传承体现得淋漓尽致,从这个角度说,我们是自己,但又不完全只是自己。每个人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

《忘忧十二夜》:9个陌生人,共度12夜,讲一个团体疗愈的故事


03 投射与移情


在故事当中,还有一个关键词是“投射”,这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心理学名词,不太好理解。但投射现象无处不在,每个人都可以轻易看懂。比如,故事中的蓝妈妈,是一个与中学儿子关系不良的母亲,她来到团体的目的,就是想解决自己与儿子之间的问题。在团体中,还有一个桀骜逆反的年轻人,叫许不知。按理说,蓝妈妈和许不知本是陌生人,但有趣的是:他们在团体互动中产生了微妙的关系。许不知表现出对蓝妈妈的逆反,经常用言语怼蓝妈妈,而蓝妈妈一方面觉得委屈,但仍不由自主想接近许不知。

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化学反应,其实是因为他们在各自身上投射了自己的情感,蓝妈妈和许不知的关系,有点类似于现实生活中蓝妈妈和儿子的关系,她在不知不觉间,把自己与儿子的人际模式投射到了许不知身上。而许不知也是一样。


投射之后,就产生了移情。移情和投射一样,也是一个心理学名词。我们不需要去理解概念,但却可以从这个现象中理解一句话: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或恨。一个人的喜欢或讨厌,几乎都是因为ta触发了自己过去的一些情感或创伤。这就是潜意识在工作。


现实中这样的故事很多,比如小王很讨厌同事张三,理由是张三爱讲大道理、咄咄逼人,招人烦。但仔细觉察后,小王发现,其实张三的很多特质与自己的母亲相似,小王与母亲不和,厌恶和逆反母亲的强势,于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同样特质的张三后,就不由自主将自己过去的经验投射到了张三身上,怎么看张三都讨厌。


看懂了这些心理防御机制,也就懂得了团体治疗的原理:在团体中,每个人都会将过去的经验、行为模式等投掷到新的团体中,换言之,每个人在团体中的感受和位置,都常常是现实生活的翻版。在咨询设置和带领者的保护和引领之下,大家逐渐敞开心扉,在真实的人际碰撞中认识到真实的自己,从而实现疗愈和成长的目的。


是的,大多数时候我们是无法认识到真正的自我的,只有通过与他人的碰撞和反弹,才会认识到真实的自我。正如山本耀司所说:“自我”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,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,才会了解“自己”。


团体小组的功能,就是提供了这样一个既真实又安全的环境,帮助每个人认识自己,疗愈自己。
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我们都是坏孩子--评真人电影《匹诺曹》
下一篇
丑小鸭变白天鹅?姚晨刘烨陈冲《爱出色》中谁的演绎更出色

评论

共 0 条评论